穿岩村:古道穿岩过 奇洞有石刻

2023-08-31 07:49:22   来源:桂林生活网


(资料图)

洞中石板路面开阔,一侧布满钟乳石。

岩洞的石壁上刻写的文字。

在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委有一条千年古驿道,古道穿过村庄、穿过岩洞,穿岩村也就因此得名。 古道至今保存得较为完好,穿岩洞冬暖夏凉,可容纳数百人,洞内有多幅石刻作品,传说如能将石刻中篆体诗词全文朗读,就会得到一枚“金鸡蛋”。8月22日,记者带着好奇心驱车前往穿岩村一探究竟。 来到穿岩村,一位老者在此等候多时。听闻记者想沿着古道探寻穿岩村,已经60岁的江岩村副支书刘建德一定要亲自带着记者走一走,讲一讲穿岩村的故事。 进入穿岩村,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相对而建的古民居,中间夹着细长的古道,两口手摇水井并排在一侧。“旁边这些就是仅存的古民居了,以前街上都是做生意的,外面摆摊,里面住人。”刘建德告诉记者,在穿岩村,既有汉族,也有壮族、瑶族,邻里生活十分和睦。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活融合,穿岩村也形成了汉风壮俗,相对而言,汉风要更为浓厚。黄姓是该村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,之前还有李、杨等姓,并形成过李家院、杨家寨等民居群落,随着两姓后人陆续迁出,民居也日益破败。 沿着这条街,走出村头约100米,就能走到古驿道。据记载,隋文帝开皇三年建起古驿道,东起桂州(今桂林)西至昆明,延绵1500千米,也是当时广西八府赴省会(桂林)的陆上交通必经之路。这条古驿道抬得了轿子,走得了马,就连官员上任等都要走这条官道,沿途的商人也走这条道贸易经商,古时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 跟着刘建德的脚步步行约百米,脚下的石子路逐渐变成了青石板,石板目测约1米宽,由于才下过雨,石板表面深深浅浅的坑洼盛满了雨水,据说这是由于千百年来载货的牛、马,往返的客商不断踩踏而自然形成的凹陷。复行50米,就进到了山林中,山中空气清新。拾级而上,见一碑,碑文上记载着古道以大青石为基,最窄处有1-2米,最宽处有3-5米,于嘉庆十年重修过后沿用至今,北起穿岩村南至茶树坪屯这段约700米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。 进入山林后的古道自然不比山下的好走,记者目测,古道台阶之间落差最高处约有40厘米,步行一会已经气喘吁吁、汗流浃背,就更不用提负重行走的牛和马了。突然间,阵阵凉风吹来,抬头只见茂密的树林,却不见去路。“再往前面走一点就到岩洞了。”刘建德说。果不其然,转一个弯,就看到了传说中的穿岩。洞口隐匿在树林中,乍一看,洞口不大,两面透光,怎么看也容纳不了数百人,沿着青石板路继续行走约100米,进到穿岩里,豁然开朗。岩洞前后通透,宽敞明亮,洞宽约有10米,抬头望去,洞高约有15米。洞内一侧布满了钟乳石,不时有水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,阳光照在钟乳石上,闪闪亮亮的,十分美丽。穿过岩洞,再走200米,就有一处开阔的草地供来往的人歇脚。 洞内另一侧的石壁上,有几处石刻,其中有三处石刻令记者印象深刻:岩壁中段上部有“洞天一色”四字石刻,据介绍是明代王天卿所题;“洞天一色”旁有“灵岩一窍”四字石刻,据介绍是乾隆癸巳年永宁州州牧武熊越所题;“你来看看这个,看看你能认出几个字。”刘建德指着洞口处一首壁刻诗词说,记者贴近石刻仔细观察,也仅能认出“题穿岩石壁”五个字。“以前传说,如果有人能正确读出整首诗,就能得到一枚金鸡蛋,我也认不全。”刘建德笑笑,指着一旁的小洞告诉记者“金鸡蛋”的藏身之地。据介绍,与先前两处字字珠玑的表述相比,这首《题穿岩石壁》是永宁州参将陈大器不惜笔墨题于石壁之上的,全文用篆书写成,共13行。 2017年,“永福县穿岩古道”被列入广西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。坐落在古道旁边的穿岩村因古道建起而兴,因古道人流往来而旺,如今也保留着古驿道最后的样貌。刘建德介绍,虽然目前还未开发古道的旅游资源,但每年仍有不少徒步和露营爱好者慕名前来,循着古人留下来的古道,追忆古昔,感受大自然的魅力。

来源:桂林日报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