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,是地域文化精髓的符号化表示,代表了相应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间记忆,是活跃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表征。大渡口的这些地名,蕴含着很多历史故事,一个老地名,就有着一段传奇或掌故。为此,大渡口发布推出《大渡口区乡村地名文化故事》系列报道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看【猫儿峡】的故事。
猫儿峡,古称大茅峡,与铜锣峡、明月峡并称为“巴渝小三峡”,是大渡口区文献记载较早的著名自然景观之一,系长江切割观音山而造成的峡谷,该峡地处大渡口、江津、九龙坡三区交界,旧时是巴县连通江津的重要交通关隘。
猫儿峡:大禹助鳝斩恶猫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熊梅
猫儿峡,据《巴县志·水道》记载:“峡在县西。至铜罐驿下游,两山壁立,约束江流曰猫儿峡,古大茅峡也。”
古大茅峡如何变成猫儿峡的,民间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话说女娲补天时差了块石头,结果天上留下一个洞,成为仙女偷下人间的通道。七仙女偷下凡间,那种自由快乐的神情让王母娘娘养的御猫看在眼里,痒在心头。
一天,御猫趁着王母娘娘午睡,也跟在七仙女身后偷偷下到了凡间。这凡间还真是有趣得很呢!抓鱼捉虾,猫儿本性,哪管啥风景美不美,御猫就在一条溪边抓起鱼来,或吃或玩,不亦乐乎。
御猫玩得兴起,却误了回天庭的时辰,结果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它偷下凡尘,这下就要被贬到凡间受罚思过。俗话说,打狗还得看主人,这御猫是王母娘娘喜爱之物,负责处置的太上老君也不好多加为难,想到大茅峡有座万担粮仓无人照看,于是就让那猫儿去守。
这大茅峡的万担粮仓实则装的河沙,江边石壁上有一个洞,每年涨水,石洞都要被淹。水退后,看石洞里头的河沙多少,就知是否风调雨顺,此地庄稼收成如何。
御猫被贬到大茅峡,一看,有山有水有鱼,守粮仓的活路也清闲,不禁暗自窃喜。更让它心花怒放的是,这附近还有个修行千年,已得人形的白鳝仙姑,翩若惊鸿,貌似天仙。猫本就是见不得黄鳝鱼鳅的,加之这白鳝仙姑真是生得美丽动人,顿时就让猫儿起了色心。寻思定要逮着她,要么成亲,要么成菜,才不枉自己人间走一遭啊!
于是猫儿摆出天庭下派使者的架子,就想逼着白鳝仙姑嫁给它。白鳝仙姑羞愤不已,坚决不从,双方一言不合,就动起手来。但白鳝仙姑终究只是个女流,在御猫面前,道行也有所不及,渐渐就落了下风,险象环生中,急忙跃入江中,利用猫儿不习水性,才得以全身而退。
潜在水底的白鳝仙姑思忖着:这恶猫是奉天命在这里看守万担粮仓,我与它在此间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,这可不是办法啊!白鳝仙姑躲在水下洞府里,正犯愁之际,突听闻路过的鱼虾提及大禹近日将回涂山,要途经此地,于是心生一计。她向附近一位老翁托梦,哭诉被恶猫恃强逼婚,并许诺大爷若是肯出手相帮,愿给老翁做义女,为其赡养天年,百年后送终。
大爷本是善良之人,毫不犹豫地答应愿帮助白鳝。于是老翁按白鳝吩咐,在次日傍晚,拦住了一位肩扛大斧,背负宝剑的过路壮汉,并邀请他入屋小坐。来人自然就是有开山导海之能的大禹。
白鳝仙姑于是再次引出御猫,又与猫儿打斗了起来,此番阵仗惊动了屋里的两人。大爷连忙请求大禹相助,称自家小女受歹人胁迫,欲强娶为妻。嫉恶如仇的大禹听罢,忙拔出背上宝剑加入战斗。
“大胆狂徒,光天化日之下,竟敢欺压弱女子,看剑!”大禹一声怒喝。金剑所到之处寒光逼人,山开地裂,御猫见来人法力惊人,慌忙逃跑,匆忙往山洞里钻时,一头撞在了石壁上,石壁被撞了一个坑,猫身摔在沙坝上,沙坝也被压沉下去好大一凼。远远望去,石壁上的坑像极了一个猫儿的脑壳,而水边沙坝则形成了一个像猫儿身子的河湾。后来,这个河湾就叫成了猫儿沱,沱下面的大茅峡谷就改叫成了猫儿峡。
猫儿逃得快,大禹的金剑更快,猫儿还没来得及起身,大禹手中的金剑已然飞到,一剑将猫头斩下,连着半边山壁都被劈开,恰似夔门一般,这座山也因此得名金剑山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