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阅世初心·暑假游记系列——
【编者按】
今年暑期,再次迎来旅游高峰。如欧阳修所言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学子们的“山水之乐”,也自有一番境界。
(资料图)
当假期接近尾声,聆听到这些曾“行走山水间,坐观云霞处”的学子们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直抒胸臆,或许又会触动许多蠢蠢欲动的心,收拾行李,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【学生习作①】
重游千泷沟
文/黄阅曦 广雅中学高一(2)班
上次游览千泷沟,直到乘坐观光车返回始发地,我才从懵懵懂懂中顿悟、在身旁同伴的嬉戏中惊觉——这趟山水之行是白忙活了,我满脑子都是对蚊虫叮咬的厌烦与聆听好友八卦时的震撼,要问我观到了啥山水,我可能要支支吾吾半天,才憋出“壮观”“美丽”这几个词。
好在——千泷沟不会因我的一次忽视就消失。它依旧在从化那片蓝天之下,在须臾千余年的时光里,宽容地留给每一个像我一样犯了错的游客去弥补遗憾的机会。
我决定再次出行,独自一个人前往千泷沟,去重新发现它的“壮观”“美丽”。
当晨光穿过树叶落在我的脚边时,我正踏上那条斑驳陈旧的石板路,前往在山坡顶部的千泷沟大瀑布。路程遥远漫长,却正好给予我一个沉淀自己的机会。
道旁的竹林蔓延着,透过它们的身影,还能窥见一条灵动的小河。越往上走,河流越急,竹林也越稀疏,等到小河的源头在我面前呈现时,已然是一副“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”的模样——水流横冲直撞,撞向巨石时便“哗啦”一下扭转身体,化成一片白色浪花。
我甚至隐隐约约感觉好像有千百条银色小龙在水中潜游,搅起清亮的泡沫,飞扬在空气中,在阳光的照耀下,折射出斑斓的光芒——原来“千泷”即“千龙于水”啊!
至半山腰,又是另一番景致——天空中飘起了小雨,雨水跃入山际,便化作云雾徘徊在山中林间。此时的我行走在山水间,就好像仙人驾着仙云遨游,景色随脚步流转,身姿同心境飞升。
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雨丝便像是千泷沟设下的最后一道屏障,似乎只要穿越它们,我就能一睹“壮观”“美丽”的真容。
山水指引着我来到了瀑布前。
还未靠近时,我就与从高处落下的水汽撞了个满怀,氤氲中,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不停地变幻与浮动;走近时,方惊觉千泷沟果然阔气——飞流直下三千尺,脖子仰酸了才能勉强看到瀑布的源头——水流从沟壑中倾泻下来,落在峭壁的巨石上,泠泠作响。
耳畔没有了同伴的嬉闹与八卦,全是大自然奏响的独一无二的乐声;身边不再感受到蚊虫的叮咬,全是山间泉水漫上脚踝时的舒爽。直到我恋恋不舍地走出这片迷蒙雾气,那“壮美”二字依旧在我心中久久回荡……
也许我还是该用“壮观”“美丽”形容千泷沟。但只有真正静心体会与感受过后,才能理解这两个词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奇迹。
我庆幸山水的宽容,在我们每一次的观赏中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着自己。只要你愿意去看,它依旧会给你唱出最美最动人的歌。
(指导老师 夏晓梅)
【学生习作②】
行走苍山洱海间
文/戴悦 广雅中学高一(2)班
人称大理,四面环山,中有一水,山则苍山,水即洱海。山水相衬,遗世独立。
我是没真正见过烈日之下的苍山洱海的。那深绿衬着蓝天,波光点缀着碧水,即便是阴天,这幅“自然画”也依然风味独特。
云雾缭绕于山间,笼罩于水面。水,是平静且不亮眼的,在灰蓝色的天空下,失去了它最引以为傲的色彩;风,徐徐漾起些微波,有节奏地一下一下轻轻拍着岸上的碎石。
浪来了又去,岁月却流淌不止。那些近水的石,被磨成了碎石子,甚至变成了沙砾,随着退去的浪一点一点地深入水中,沉入岁月中,却又会被神奇的自然力量止步于适处。
岸边没有高大的树,只有一些矮灌木、芦苇和一些长得很高的草与或许永远长不高的树。
有树的地方便总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,吸引着游人前来歇脚。毕竟是高原,云层终究挡不住太阳,此时树下那些水边的阴暗角落里,更能清晰地看到细细的波光,正可谓人间的“浮光跃金”。
轻浪抚过细石,与树上的细叶齐鸣,水声伴着叶子的摩擦声,偶尔传来鸟儿的叫声——这确实不如我所爱的古典交响乐那般雄伟优美,但宁静淡泊,有着净人思虑、沁人心脾之效,一样百听不厌。
山,是安宁又神秘的。它只管矗立于此,风吹雨打仿佛都与它无关。水汽聚成薄云,向群山靠拢。
盖住尖峰,远远望去,先前山顶那些高低不一的树,被一大片云遮住顶部,就变得整齐划一了;云雾有时也会浮在山腰,山体就像被截成了两半,原本成片的深绿被白纱隔开,却又令人感觉到一种非常自然的完整;有些云甚至会深入山间,蒸腾着从林间上升,努力靠近更高处的一片云。
山与云合为一体时,作为普通游客的我只遗憾不能随意上山。想必此刻那山间的空气应是清凉纯净的,那林间的声响应是简单朦胧的,或许那里面还会偶遇似王维那般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的隐者吧。
忽然发现,平日里的快节奏已让我忽略了身旁一直在发生的种种:雨声、枯叶飘落、落日西沉……虽然我无意沉溺于此,但我清楚自己仍需要感知它们的能力。
这是我栖身的地球,这里不仅有一座座城市、一个个国家,还有我心之所向——一个没有现代化痕迹的原生世界。
希望若干年后,我名利双收、不知该身归何处时,依旧会潇洒地奔赴于此,如归吾乡。
(指导老师 夏晓梅)
【学生习作③】
鼎湖山钟声
文/杨方若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(14)班
暑假曾到过肇庆鼎湖山,一半赏景,一半散心。
先去了宝鼎园。拾级而上,举目即望见九龙宝鼎,被九棵青松环绕,默默矗立。走近去,人还不及一只鼎脚大。
当地人说,摸一摸这鼎可沾福气,我伸手扶在鼎脚上,只感觉到青铜的冰冷与坚硬。仰头去看,正午的阳光直敕敕地射在墨绿的鼎耳上,如同被吸了进去,让人只觉得厚重、深沉,正像巨鼎那段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的历史。
当我立于平台之上,往下看那排陈列的大鼎,我却似巨人了。据说这排大鼎中,有两只是香港、澳门的“回归宝鼎”,旁边空出一个位置,是给台湾的“回归宝鼎”预留的位置。
因为怕晒,我们泛舟蝴蝶谷,去寻一脉清幽。上了一艘小画舫,没有太多雕镂,船身的红漆还有些剥落。进到谷中,其实不过是潭中一小岛。
四周水波滟滟,在凉风中像花儿盛放一样散开,却只见涟漪不见游鱼。碧绿的潭水像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,大手笔挥出的大片浓绿只为掩盖心事,如同美人撷了团扇遮面。
抬头,方觉开阔。群山笼罩在四周,挡了风雨,留下一片寂静。峰上青翠蔓延,摇曳着散去了阳光的燥热。不知是谁说了句话,清晰得就像水面上溅起的一滴水。
似有悠长笛声飘来,像在梦中,又如此真切,让那颇有些忧郁的绿都漾进了人心里,不免随桨声荡起莫名的惆怅,却不暧昧。此时,波浪倒是在船后唱起了歌。
奇怪的是,蝴蝶谷里连蝴蝶的影子都觅不着。也罢,赏的不就是份心情吗?到亭下歇息,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山水豆腐花,那纯滑的口感,竟与那山水相得益彰,滚滚地下肚,立刻烫热了心头,将那惆怅一扫而光。
却见一旁古树冒出了青芽,仿佛按捺不住迎春的心情,全不似当地人说的“活了几百年”,也不像我原以为的沉默,只欢快地招着手,嫩叶前簇后拥的,如年轻人的心跳,跃动着,在人们心中也播下希望的种子。
我此时已有庄周梦蝶之感——立在树下,耳畔只有小鸟偶尔的啼鸣,眼中只有那未熟的新绿,像要滴落下来,非要人去捧住才好。但我并不悲伤,看看远山,便觉自己也如那小鸟,有时徜徉在绿色的水面,有时随意地栖在枝头,看着树下如蚂蚁般来来往往的人儿,自是悠闲自在。
远处庆云寺的钟声沉闷响起,古拙中透着踏实。我这才找回自己,不禁想起那句诗: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乌飞兔走,沧桑变迁,过了千百年,这钟磬之音仍一如既往的稳定且平静,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倚杖守望着苍翠的鼎湖山。
夏季炎炎白日长。下山还家时,我分明比来时更多了几分从容与自信,心中充盈着那满山的“青梅煮酒”与潭水的“东方既白”。
多少欢乐与忧伤、彷徨与踌躇,甚至于岁月的沉重与匆匆,都在这一方山水中淡去,我又能清醒而淡然地投身到生活的热潮中去。
(指导老师 楚云)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易芝娜校对 | 苏敏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