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厂房、工业机器、红砖绿瓦、梧桐树下,这里承载了70年的郑州记忆;咖啡馆、茶馆、手作工作室、酒吧……这里日均上万的客流量,成了年轻人最爱的网红打卡地。7月7日下午,作为油化厂的家属,年近不惑的杨广和发小将每周的聚会订到了老根据地——郑州市油化厂创意园区。
(资料图)
“我本来想着提前来张罗张罗,没想到这里面建了一个郑州记忆党建文化馆,就是油化厂香皂生产车间旧址改建而成,里面还有很多老物件,一会大家来了我一定带大家好好看看。”杨广告诉记者。
老厂房变身党建文化馆 郑州元素随处可见
抗美援朝时期的保温杯、火车上的烟灰缸、煤油灯、郑州油脂化学厂中州香皂包装纸、郑州地方粮票……
生产香皂的遗存设备完好地被陈列在党建文化馆内,为参观的游客呈现了一整条完整的生产香皂的流水线。
党的百年历史、百年郑州、油化厂的历史变革,在文化馆的展区内,旧机器保持原址,老物件讲述岁月记忆,“肥皂玻璃路线图”带人领略70年老厂巨变。两面展板直观呈现了油化厂更新前后的照片对比,园区更新变化之大显而易见。
馆内党建打卡墙成了很多游客打卡留念的必选之地,“党员也有文艺范儿”,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游客来潜移默化地感受党建文化的魅力。
园区原创的说唱词和记忆颂在豫剧大师的演绎下,成了馆内代表河南坠子的一大特色。
“今年以来,园区在郑州记忆党建文化馆的基础上,丰富、增加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,使党建馆更具亲和力,成为园区游客必至的热点;园区加强了软件内容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、新潮打卡点的营造;大面积增加了郑州文化的内容,使郑州元素随处可见,彰显着园区作为郑州文化传播阵地的主题。”园区总经理王慧勤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修旧如旧,新必新潮 为“郑州记忆”赋予新内涵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。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,郑州就是沉稳、优雅、灵秀、厚重。始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化厂,建筑主体完好,墙体充满着历史沧桑,无声诉说着共和国工业曾经的辉煌,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变迁,承载着郑州几代人的记忆和乡愁。
直到2006年完全停产,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给一代又一代郑州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“郑州记忆”。
提起郑州油化厂,“老郑州”有说不完的话题。郑州油化厂最高光的时刻,生产的“中州牌”肥皂、“福乐尔”香皂风靡一时,市民想买还得排队。
“闻到这肥皂味,曾经的记忆一下就跳到脑子里了。”杨广站在老厂房斑驳的树影里,忆往昔感慨在心间。想当年,他成天听父母讲述油化厂的“光辉岁月”,每每放学就和小伙伴们跑到厂子里玩,留下了无数美好回忆。
每一处锈迹斑斑都与过去的工业时代迎头撞上!这些充满工业风的老厂房,一转身开起了特色文艺小店,让已经完成生产使命的老厂区获得了新生。
“我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学设计的,大家‘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城市老建筑’,谨记国家‘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和利用城市工业遗产’的要求,修旧如旧,新必新潮,在油化厂苏式老厂房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保护修复和利用,实现了‘老厂房内新文化、新舞台上见古人’的城市文脉的现代延续。”王慧勤提及建设过程,充满感情。
工业遗存“摇身一变” 成为城市秀场
为什么能做到工作日客流量8000人,周末上万?王慧勤的解释是——“一方面源于情怀,一方面源于热爱。”
“我们的Slogan是‘为精神寻找家园,为生活营造斑斓,为城市铸造名片’。可以说,这里是旧建筑与新思想的碰撞,延续了粗犷的工业质感,又随着时间慢慢生长出新的自然气息,而两者之间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所以才能吸引大批的年轻人。”王慧勤对此颇为欣慰。
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市场运作的方式,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造提升,塑造出一方烟火可亲、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美好生活空间,成为如今郑州的“网红消费打卡地”。
“整个园区,每家店铺都各具特色,这些‘80后’‘90后’‘00后’主理人都在用心注入创意,打造消费场景,不断适配年轻人的生活品位和消费习惯。”王慧勤说。
作为郑州市重点提升打造的特色商业街区,油化厂创意园注重发展“五官经济”,目前已入驻新场景、新文化、新生活、新业态的经营主体近百家,初步形成了整体协调、良性发展的商业生态圈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