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热议:两药解心烦,安神助入眠

2023-05-28 04:55:55   来源:上洋中医宛医生

进入夏季,很多人晚上开始出现虚烦不得眠,反复颠倒,经常表现为身热心烦,胸闷阵痛,唇焦咽燥,易口渴,口舌生疮,齿龈肿痛,舌红苔黄,大便干结等情况。

为何出现上述症状?

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热郁胸膈,指上焦热盛,郁滞胸膈而出现的证候,外邪化热初传入里郁于胸膈扰及于心,而气机不利,心神不安的病证。由于热郁于胸膈所致,因胸膈之间有心、肺两脏,心主神,肺主气,热邪壅滞,就会出现神志和气机郁滞的症状,所以这种热称为“郁热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郁热形成的病机又分为气机不畅和热郁于里而不得外达。“热为阳邪,主动主升。气滞不畅,郁热不得外达而上蒸,故头汗出,其身热也。”因此,调理郁热解除烦闷,就应当宣畅气机,清透郁热。

如何宣畅气机?清透郁热?

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记载“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复颠倒,心中懊悔,栀子豉汤主之。”它是仲景经方里面典型的清热安神剂,其主要作用就是清宣郁热,清心宁神。

栀子豉汤的基本配伍是栀子,香豉。先煮栀子,再纳入香豉。仲景先师在《伤寒论》中特别注明,这就是“得吐者,止后服”。

栀子:苦寒,入心,色红黄,善于清热利湿,能清心火,导心火以下行;可以清火热,泻火除烦,清透郁热。自古以来,人们运用栀子的苦、寒药性来治疗热症候。

香豉:味辛,辛能开郁,宣泄胸膈之郁热;则解表宣热,和胃降气,还能在栀子之药性上达于心胸。香豉的形状类似我们的肾脏,所以也有的医家说香豉入肾,从脏腑辩证角度来看,有的医家说栀子豉汤可以沟通心肾。

方中栀子主降,香豉主宣,栀子降中有宣,香豉宣中有降,得其阴阳寒热升降的作用,才能散郁开结。这是最基本的方义理解。两味中药一清一宣,切中病机,达到清宣郁热的目的。—辛一苦,共成辛开苦降之方。

栀子配香豉,对失眠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有一定治疗意义。主要的适应症,就是心中烦乱,睡不好,或感觉身热心烦,舌红苔黄。本方药材虽仅两味,但由此创立的辛开苦降法则,对郁热证普遍适用,并在此原则指导下,创立了众多治郁热之方。

补充说明:

郁热重者,加石膏、知母、黄芩等。

食积中阻而热郁者,加三仙、鸡内金、炒枳売等。

热郁津伤者,加芦根,白茅根、天花粉、麦冬等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