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屏兰。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
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
2021年,为纪念边境作战胜利59周年,时年81岁的黄屏兰收到来自新疆的一幅书法作品,上书“雪域军魂”四个苍劲大字。时隔这么多年,作为一名屯垦戍边、保家卫国、救死扶伤的战士,至今仍被边疆军民惦记着、赞扬着,黄屏兰万分感动,无悔当初的选择。
(资料图)
黄屏兰年幼父母双亡,跟着哥哥姐姐一起长大,2个姐姐的参军入伍极大地激励了她。1952年3月,年仅12岁的她报名参军入疆,成为了“八千湘女”中的一员。
从长沙出发,历经2个月行程到达乌鲁木齐。由于年纪小,黄屏兰留在那里,进入新疆军区护士学院学习。
“越艰苦,越光荣”,抱着这样的理想信念,1956年,毕业后的黄屏兰主动申请到最边远、最艰苦的解放军第十二医院,并且选择工作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——外科。
位于喀什市疏勒县的解放军第十二医院是南疆军区的中心医院,大漠戈壁中,条件艰苦可想而知,而守护着漫长边境线上人民子弟兵和周边百姓生命健康的重任,同样十分艰巨。
当时,水源在距离医院很远的地方,科室病房用水全靠护士去挑。每天9担水,瘦弱的黄屏兰咬着牙,任凭肩膀肿得老高也不言苦累。长年累月,她的双肩被扁担压出深深痕迹,至今犹在。
每天8小时的工作,黄屏兰似乎不知疲倦,经常主动要求上特护班,细心照料危重伤员。伤员们的英勇事迹,让她感受到强烈的军人使命。“想上战场,像战斗英雄一样”,这一想法深深埋在她的心中,成为日后2次参加战斗的“冲锋号角”。
1959年,西藏匪患猖獗。医院组建了野战医疗队,支援进入阿里地区剿匪部队,黄屏兰义无反顾报名参加。
阿里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,是高原上的高原。因高山昏迷、肺气肿,一些战士躺下休息后,再也无法醒来。经过野战医疗队苦苦研究,终于成功攻克了高山病危及战士生命的难题。按照医嘱,黄屏兰给患病的战士及时输氧、吊水,再没出现死亡状况。
1962年,边境冲突升级,中国军队奉命自卫反击。黄屏兰再次请缨,加入医疗队,奔赴边境。看到可亲可敬的战友时,她写下了“战士用殷红的鲜血将昆仑山染遍,我也要走上保卫祖国的前线,不惜一切牺牲,不畏任何艰险”的豪壮誓言。
“听得见枪声,看得见炮火。”黄屏兰回忆,当时,在高地搭一间帐篷当做临时手术间,伴随着枪弹轰鸣,医疗队员们毫不畏惧,用一刻不停地工作守护着战友。
10月,高原冬季早早来临,医用敷料每天需要洗净消毒,只能就地取冰块和雪。“一伸入寒冷彻骨的水中,手立马会冻得肿起来,失去知觉。”即便这样,黄屏兰绝不马虎,一遍遍把每块纱布搓洗干净。
冲突进入白热化,伤员源源不断地抬下火线,手术一台接着一台,整整四天三夜,医疗队全体队员没合一次眼、没吃一口饭、没喝一口水,全力救治着伤员,完成了艰巨的使命。
夺取边境作战胜利后,十二医院医疗队,这支勇敢顽强的英雄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,黄屏兰荣立个人三等功,她保卫祖国的铮铮誓言如同军功章一样熠熠生辉。
黄屏兰政治过硬、业务精湛、工作刻苦得到了肯定。1964年,作为特邀代表,她列席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,与全国优秀代表一起唱响青春赞歌,坚定革命理想。
将最好年华奉献给了雪域高原。1975年,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使黄屏兰贫血严重、身体虚弱,她不得不离开为之无悔奋斗的边疆,复员回到家乡,在长沙铁路防疫站检验科任职,为铁路防疫事业贡献着力量,直至1993年退休。
“是党培养了我,部队锻炼了我,我永远铭记在心。”如今,耄耋之年的黄屏兰保持着积极生活态度,学钢琴、参加文娱活动,以一首首钢琴曲、一篇篇诗歌,表达着对党、对祖国、对部队深沉的爱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